![]()
![]()
![]()
![]()
湘子桥畔(一) 湘子桥与赵州桥、洛阳桥、卢沟桥并称“中国四大古桥”,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。从公元1171年建第一个桥墩开始,至公元1228年,近十位潮州历任州官,花了近60年的时间,接力完成了湘子桥23个桥墩的建造。潮州先民从湘子桥出发,走向大洋,点燃起环太平洋文化的点点星火。 湘子桥畔(二) 潮州,一座文脉绵延千年的古城,湘子桥名称的由来,诠释着她的前世今生。一千两百多年前,宋代的潮州人在湘子...
阅读(3549)赞 (2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,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。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,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,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,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“二十四节气”,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。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。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,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,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...
阅读(5735)赞 (9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么一个人,他既不是将军也不是战略家,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家。但就是他用自己的才智,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整整缩短了两年的时间。他叫阿兰·图灵,在二战中,他先后破译了纳粹的恩格玛机和图尼密码,之后还打造了一台全电子的机器“巨人”,对战胜纳粹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收藏1
阅读(5365)赞 (1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它(tuō)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。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。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,樟溪出口处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,唐代大和七年(公元833年)由县令王元玮创建。它与国内的郑国渠、灵渠、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世界灌溉工程遗产。 它山堰上集 它山堰修建于公元833年,与都江堰、郑国渠、灵渠并称为中国四大古...
阅读(4545)赞 (1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2008在意大利海岸一百二十米深的水下发现了一艘神秘的潜水艇。它几乎垂直的沉在海底,船体困在海底沉积物中。这是一艘参加了德军对战同盟国历次海战的军艇,从波罗的海,到大西洋,最后再到地中海并终结于此。这是一场卓越的水下探险,也是一场雄心勃勃的历史调查。 收藏0
阅读(4218)赞 (2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第一集:寻找传世已久的鲜活之味 南京小吃,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,自六朝建都时起源,虽历经千年,但长久不衰,一直流传至今的品种少说也有上百个。其数量之多,味道之美,名扬中外。一碗热汤、一锅香卤,一包包神秘的调料,都是南京人罐里烧、火上炒、盆里炖、锅里煮的绝妙滋味。究竟有哪些味道使得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流连此地。究竟是什么秘籍,让一颗看似普通的卤蛋味醇至极。用心烹饪食物,让时光浸润滋味。味道带您在古都南...
阅读(4213)赞 (4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1939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,开战仅仅六个月后,德国的燃料资源已经消耗殆尽,希特勒深知燃料资源的不足是德国的软肋。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,他将目光锁定在当时苏维埃联盟的阿塞拜疆。虽然历经四次浩劫的巴库最终没有和斯大林格勒一样沦陷,但是巴库人民遭受了重创与苦难。他们的抗争为同盟国战胜纳粹德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 更新为国家地理原版 收藏0
阅读(4905)赞 (3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一九三七年,欧洲一片祥和,或者说处于战争的边缘。此时希特勒当上德国最高领导人已经四年了,艾娃·布劳恩系列电影的主场景是阳台,希特勒在此接见下属,有时候也在这里休息。她不停地拍,幻想有一天好莱坞会采用她的胶片,作为元首生平故事的原始素材。艾娃依然是德国的一个谜。即使希特勒让德国和世界走向地狱,她却从来没有丝毫的后悔,竭尽全力留下这十三年来的点点滴滴,甚至在感到末日来临时,将所有的影片资料保存在安全的...
阅读(5293)赞 (3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在我国广西西北部的云贵高原南麓,有一个神秘的山谷,据说那里曾是游天得道的三界真人羽化成仙的地方,所以附近的老百姓都称它为万寿谷。而在这雾气萦绕的山谷内,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山洞。当地老乡们说,那个山洞中不仅长有可以起死回生灵药,还有仙人羽化升仙时留写的天书。据说,如若有人参破其中的玄机,便可得道成仙。为了揭开这个山洞中隐藏的奥秘,《地理·中国》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黄保健,来到广西凤山,展开科学考察。 ...
阅读(3039)赞 (2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人们都说水火无情,但是在黄河中游有这么一处河段,当地人都说,这里的河水格外地有情义。这处神奇的河段,在晋陕交界,黄河中游“几”字形的最后一个拐弯处。每当黄河水肆虐的时候,泥沙俱下的洪流一到了这里,就变得风平浪静。要是遇到大旱之年,上下游几乎都会断流,可是这里的河水依旧用之不竭,总之是不旱不涝,因此,这里也被视作难得的风水宝地。 收藏0
阅读(3405)赞 (2)